
有一只外貌像狗的动物,叫做狈.它和狼的结构正好相反,天生前腿长,后腿短,奔跑的速度自然比狼慢许多.但狈天生就是一副狡猾脑袋,知道自己的缺点,所以也不感冒冒然走到人多的农场,免得被发现了来不及逃走.
后来,狼遇见了狈,相谈之下发现彼此正是相逢恨晚.狈了解到狼爬上篱笆的本事但却无法捉到鸡只时,顿时起了一个念头;何不叫狼把自己托上篱笆,让自己伸手进去偷鸡呢?如此一来,鸡只便手到擒来了.就这样,狼和狈充分的利用了两者的优势来干案,往往得心应手,也造成了我们流传的一句成语 - 狼狈为奸.
这则寓言故事主要用来警惕小孩子别学故事中的狼和狈般作奸犯科,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改变,长大了的我们也不会那么计较狼狈为奸是好或坏,只要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一个好的方法.其实故事中的狼和狈也只是为了生存才会出此下策,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来完成大业.我们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,想要以一己之力来完成大业根本是谈何容易;如果获知某人有能力助己一臂之力,或许手法会有些不正道,我相信大多数的人还是会接纳对方来完成自己的成就.也许成功之后会被别人谣传自己和那人是狼狈为奸之徒,但想想散谣者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辈,我们有何必计较呢?
最后,别老是说"狼狈为奸"是一句成语不好的成语,转个头来想,它也许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